高雄法拍代標,高雄市法拍代標,高雄法院法拍代標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高雄法拍代標,高雄市法拍代標,高雄法院法拍代標.提供高雄地方法院物件.找高雄法拍資訊公告-法院房屋公告法拍-代標點交-拍賣房屋土地(透天、別墅、店面、公寓、套房、大樓、廠房、廠辦).想買高雄市的法拍公告拍賣,請指定高雄法拍仲介推薦代標公司-www.0976508425.tw-時代不動產.

第1頁35最後頁
共14024筆/共1403頁
10月房租指數再創高2025/11/13發佈

房租指數再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10月房租指數再創新高,年增2.14%,反映租金仍處於上漲趨勢未改變,但年增率有略為趨緩,不過家庭管理費用年增率仍達5.57%,水電燃氣年增3.76%,家庭開銷明顯提升,帶動居住類指數年增幅仍達2%,整體居住相關成本仍居高不下。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租過去受到通膨、利率走揚、稅負增加,使房東轉嫁租金,加上因房價高漲,不少潛在購屋客因購屋門檻提高而延長購屋籌備期、或對景氣觀望而暫緩購屋,使租屋需求提升,而市場上的租金比價效應,也使租屋新簽租約或續約的租金上揚,政府提供租金補貼政策也使房客租金負擔力提升,諸多因素帶動下,房租指數一路呈現走揚趨勢。



曾敬德表示,目前看起來利率維持穩定、通膨已經降溫,房價指數似乎有較為上漲趨緩的跡象,不過未來還有租屋新法的修訂,將對房東租期和租金調整有更多規範,倘若通過,可能對於短期租金行情會有更大波動。



主計處統計顯示,在2021年以前,房租指數年增率多穩定在1%以下,不過疫情期間隨著通膨壓力沉重、房價大幅上揚,租金漲勢明顯,自2023年8月迄今已連續27個月指數年增率2%,今年10月房租指數109.5,再度寫下歷史新高,不過年增率2.14%,相較上半年指數年增率2.31%~2.57%,已經有略為減緩。



至於其他居住類物價指數,住宅維修費年增1.08%,家庭用品大致持平,不過家庭管理費用仍持續增加,年增率高達5.57%,與社區的人事成本、保養維護等費用增加,導致管理費調漲有關,水電燃氣費用則是年增3.76%,整體居住成本還是呈現緩增。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灣房價即將大幅下跌?專家曝「殺價取量」3訊號:這族群要糟了2025/11/13發佈

今年10月六都房市交易量出爐,根據六都地政局統計,10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約1萬6989棟,同期年減13.51%,創2018年以來同期新低,不過較9月增5.69%,全年減幅高達26.63%,創歷年新高。對此,房產專家 在臉書發文點出房市3大轉折,他直言,房市「殺價取量」的時機將浮現。​



李同榮表示,整體房市交易量最糟時期已過,未來半年將呈現「價格跌幅擴大、交易量逐步回升」的格局。觀察2025年第一季六都交易量4萬8028棟,創9年來新低,全年預計僅26.5至27萬棟,同樣為9年最低量,也是歷年最大跌幅,與2016年房市情形高度相似。當時交易量觸底,價格明顯鬆動,限貸政策逐步放寬,觀望買盤開始進場,交易量因此緩步上升。



李同榮分析,交易量回升有3點主要原因,第一,賣方氣勢轉弱,為促成交易必須降價,量能因而回升。第二,房市降溫帶動政策可能局部鬆綁,銀行貸款水位下降,換屋市場一旦房貸鬆綁,即便價格下跌,也能刺激交易回升;第三,市場將出現「多殺多」現象,部分投資客因價格下修面臨虧損而拋售,剛性自住與觀望買盤趁機進場,加上股市資金活絡,房市交易量因此逐步增加。



李同榮強調,「最壞時期將過」指的是交易量回升,而非價格反彈,價格下跌反而促使交易量增加。展望2026年,預期上半年價格跌幅可能擴大,第四季受政策與選舉影響可望止跌,但不可能迅速反彈。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青安3.0有譜?央行、銀行態度謹慎 行庫憂「吃力不討好」2025/11/13發佈

行政院長卓榮泰上周表示,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現行方式應該檢討,不會以相同方式延長,市場關注新青安明年七月底屆期後,可望以「青安三點○」延續。但金融圈與中央銀行內部對此持審慎態度,據了解,央行內部氣氛已經改變,重新評估房市管控是否該放;行庫主管也擔心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延續,會影響銀行內部風控。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若政府推出青安三點○,應兼顧金融支持與防止投機兩大目標,落實居住正義。她建議,應加強資格審查與透明監督,聚焦真正首購族,並可考慮「分級補貼」設計,讓低所得青年享有較高利息補貼,中高所得者補貼則降低。同時,貸款額度與房價上限也應依區域差異調整,以避免政府負擔過重,使青安貸款優惠真正成為年輕人安居的助力。



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認為,政府補貼民眾購屋利息其來有自,不過新青安設計不良又倉促上路,掀起一波炒房熱潮,後續雖亡羊補牢,但效果有限,未來如果要推動類似政策,除金額、條件必須管控、違反相關規定要重罰外,也需同時評估借款人還款能力;此外,政府已將新青安排除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的「不動產放款天條」之外,但必須要有總金額上限,以免排擠其他資源。



針對朝野立委關切現行新青安的漏洞,包括有超過三千戶申請人年收超過四百萬元,還有五十、六十歲的民眾申請,財政部長莊翠雲已允諾今年底前會完成針對高所得者的調整方案。行庫主管則說,若青安三點○增加許多條件,雖可降低政策濫用的風險,但銀行如果需要花費人力追蹤,但利潤又低,說穿了除了配合政策,其實沒有承作誘因。



除了行庫外,據悉,央行對新青安方案一向採謹慎立場。尤其在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後,更擔心銀行可能低估實際不動產曝險。換言之,央行的不動產集中度與其他針對房貸的監理指標,反而更為關鍵。從央行角度而言,金融機構資產品質與體系穩健仍是首要目標,不能因政策補貼忽略潛在風險。



管制退場 央行需再評估



據了解,在第三季央行理監事會,有理事針對房市現況提出「可修正控管目標」的意見,認為歷經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市場交易量已出現明顯收縮。若政院規畫推出青安三點○,央行將重新評估不動產相關政策退場的時間點。



金融圈人士也指出,新青安政策在市場反應上確實帶來矛盾效果。一方面,優惠貸款確實協助部分首購族進場;另一方面,也讓銀行端在信貸管理上陷入進退兩難。



「政府要銀行放款,央行又要求風險控管,很難做。」行庫高層說,銀行已因新青安增加放款比重,但也擔心房市轉向後的呆帳風險,若方案再延長,放款條件卻未適當調整,金融機構配合意願恐怕更低。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青安政策如止痛藥 若常態化…恐沒贏家2025/11/13發佈

「新青安」房貸方案明年七月到期,行政院長卓榮泰上周鬆口表示,不會以相同的方式延長,將設定更周延條件與監管方式,市場解讀新青安可望延長。而明年是地方選舉年,延長這項廣受年輕族群矚目的政策,無疑具有政治算盤,然而,政策延長究竟是穩定民心的催票神器,還是讓房價繼續上揚的政策毒藥,決策者須深思。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青安)在九十九年推出,政策初衷是在房價高漲之際,能讓年輕首購族仍有機會進場,因此由公股行庫提供利息補貼與寬鬆貸款條件。一一二年政府加碼推出新青安,政府和行庫給予利息補貼,貸款上限也拉高至一千萬元。



對買方而言,能借的錢變多,自然拉高購屋預算;而對賣方或建商而言,這等於官方明示「市場有更高承受力」,怎麼可能不順勢調價?結果就是許多建案直接以「新青安價」開盤,推升預售與成屋市場同步墊高。這使得原本應該是「助買房」的政策,反而變成「推房價」的助力。



不少金融圈人士示警,新青安宛如對年輕人的「養套殺」,許多年輕人雖靠新青安踏入房市,但有人因預售屋貸款成數不足被迫解約,有人因利率上升、每月支出吃緊,只能「苦撐房貸」。這項政策本來就毀譽參半,政府思考延長無疑是為了重新鞏固執政黨的年輕選票,但年輕人是否再度埋單,要打個問號。



延長新青安宛如一場賭局,短期內或許可以討好部分首購族乃至建商,也能傳遞「政府挺年輕人」的形象;但若房價因此再度上衝,民怨不會只侷限在年輕人,屆時可能從「政策利多」變成「票房毒藥」。尤其這幾年高房價問題已被視為世代矛盾的引爆點,延長新青安若被解讀為「政府助漲」,恐將會引來反感。



真正的挑戰在於,政府是否願意面對結構問題,也就是如何退出補貼依賴、恢復市場機能。政策成習慣,市場就會上癮。若新青安最終變成常態化的「政策止痛藥」,房市的病灶不但不會癒合,反而會在一次次的甜頭中持續惡化。



選前延長或許討好人心,但選後若房價再漲、年輕人再怨,這場政治算盤,最後恐怕沒有贏家。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四大類建照核發面積 前三季均衰退2025/11/13發佈

不動產市場景氣自高點反轉,各類不動產投資興建動能大幅減弱。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三季建照核發面積,不僅住宅類衰退5.3%,商業類、工業地產、商辦也分別年減69.1%、22.6%、2.2%,各類不動產均呈衰退,凸顯近年打炒房政策不僅衝擊住宅市場,商業及工業地產投資興建動能也跟著降低。



統計顯示,2022年以前隨著房市景氣急速升溫,住宅建照核發幾乎逐年攀升,2020~2022年每年均逾16萬戶、總樓地板面積超過700萬坪,2022年創下18萬戶、761萬坪的新高,去年也有15.6萬戶、逾600萬坪,不過今年前三季住宅建照核發僅約10.8萬戶、總面積425萬坪,隨著整體住宅市場銷售降溫,建商推案保守而有所調節。



除住宅市場,與整體經濟發展高度相關的商業地產、工業地產,新供給也呈現衰退。包括商店、旅館、遊樂場的商業類來說,過去五年每年建照核發面積普遍在30萬坪以上,今年前三季僅10萬坪,年減幅高達近7成;而辦公室的辦公服務類今年前三季建照核發86萬坪,預估全年也不及過去三年每年逾120萬坪水準。



工業地產方面,過去幾年台商資金回流,政府積極開發工業園區,企業自用需求旺盛,工業地產炙手可熱,包括工廠、倉儲工業類自2020年以來平均每年建照核發約240萬坪,不過今年前三季僅119萬坪,年減幅超過2成。



房地產業者指出,雖然近年房市政策鎖定住宅市場,建商對購地、推案意願降低,近年不少建商也將投資興建跨足至商辦及工業地產,不過整體土地取得成本大增、利率提升,融資受限,加上過去幾年供給增加,工業及商業類地產新建動能有所調節。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高雄蛋黃角力!農16投資買盤撤逃、房價回檔3% 鼓山續漲守天花板|房價狙擊手2025/11/13發佈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農16特區近10年房價由2016年的每坪24.2萬元漲至2024年38.3萬元,漲幅逾58%,今年微跌至37.6萬元,修正約3%;反觀鼓山區仍穩步走升,2025年均價41.2萬元、年漲近2.4%。專家指出,農16受供給量體與市場盤整影響短線回調,但長線仍是北高雄核心保值區。


▲農16特區為北高雄頂級生活圈,商業氛圍濃厚。

🧐3大區域看點:





  1. 百貨三雄成形:富邦BOT、義享天地、漢神巨蛋構築北高最強商業金三角。




  2. 雙捷運+輕軌圈:R13凹子底站、輕軌成圓,強化跨區通勤與觀光連動。




  3. 綠肺核心生活圈:凹子底森林公園逾10公頃,結合住宅景觀與休憩機能。





雙捷運串聯生活圈



位於高雄市鼓山區核心的「農16特區」,範圍介於明誠三路、大順一路、中華一路與博愛二路之間,面積約66公頃,地段位居北高雄黃金中軸,被視為鼓山、美術館與巨蛋商圈之間的「生活樞紐」,是南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高資產住宅聚落之一。



農16的發展動能主要來自重大建設。富邦集團斥資逾400億元打造的BOT複合式商辦,目前主體工程已進入上層階段,預計2026年完工,將成為高雄新地標,未來規劃包含48層高樓、百貨商場、辦公、旅館及城市水族館,將與北側的漢神巨蛋、南側的義享天地支撐區域商業活絡與房價底盤。



交通則是另一大優勢,區內擁有捷運紅線R13凹子底站與輕軌凹子底站雙軌匯聚,今年1月輕軌成圓後,串聯美術館、亞灣與鼓山路線,更提升跨區通勤效率。加上博愛路主幹可銜接國道一號、國道十號,往返高鐵左營站、楠梓園區或市中心皆僅需10~15分鐘。



生活機能部分,區內的義享天地已成生活核心,結合百貨、影城、餐飲與健身設施;北側則有漢神巨蛋、加上好市多、全聯、星巴克與多家精品餐廳進駐,使日常與休閒一應俱全,另有10公頃凹子底森林公園提供廣大綠地,成為兼具都會便利與自然綠意的居住環境。


▲富邦凹子底開發案預計2026年完工,將打造高雄新地標與商辦核心。

自住需求引領市場轉向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高雄市鼓山區與農十六特區近年房價走勢可謂此消彼長,從2016年至2020年兩區價格相近,不過鼓山區受惠於捷運紅線等機能加持,區域價格快速拉升,至2024年每坪突破4字頭,成為北高雄房價的新天花板,直到今年適逢市場趨冷而價格有所盤整;農十六則在2023年高點後,之後房價走勢略有修正,顯示市場熱度自核心重劃區外溢後,買盤開始回歸生活機能完整區段,同時由於農十六不少主打高總價、大坪數產品,近年來在市場較不吃香,適逢近期市場景氣轉弱,令此類物件較多區域面臨價格下修。



賴志昶指出,農十六雖仍為新興重劃區指標,但在供給量體大、投資客退場下,且區域產品定位較不同,致使價格震盪;整體而言,高雄房市的重心正由新開發區逐步轉向生活圈成熟的核心舊市區,顯示自住需求已重新主導市場節奏。


資料來源:內政部實價登錄、大家房屋彙整

【在地帶路】台積電效應擴散北高雄 農16成商辦新核心



住商不動產天威農十六文信加盟店店東林治域指出,農16特區相較於緊鄰的美術館特區,商業氣息濃厚,加上隨著台積電楠梓廠陸續員工進駐,多家半導體供應鏈業者也積極在楠梓、左營與鼓山區域尋覓辦公租賃據點,帶動農16特區成為承租辦公室熱門區,包含近期完工的「京城IFC」、即將完工的富邦凹子底開發案都相當熱絡,加上商用不動產不受限貸令影響,也受到置產族青睞。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信用管制發威 高雄房市每坪成交單價跌逾2萬元、總價跌逾200萬元2025/11/13發佈
高雄市房市不論成交單價或總價都下跌。(記者侯承旭攝)

央行從去年9月對房貸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高雄市房市成交每坪單價從當時的29.11萬元至今已下跌逾2萬元,平均成交總價更跌逾200萬元。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高雄市房市近5年的成交每坪單價呈現上升趨勢,最高點是去年第3季的29.11萬元,原本各界看好台積電進駐等利多,高雄的平均成交單價將漲破30萬元大關,但去年9月央行宣布祭出第七波信管制後,高雄市平均成交單價在去年第4季即應聲下跌,至今年第2季每坪成交單價為27.05萬元,每坪單季下跌2.06萬元,跌幅約7%。



若以高雄市平均成交總價分析,則從最高點去年第3季的1297.2萬元,至今年第2季平均總價為1068.5萬元,平均成交總價下跌228.7萬元,跌幅更高達17.6%。



房仲人士分析,高雄房市成交總價跌幅明顯大於成交單價,主因是近年來小宅當道,成交建物的面積越來越小,面積稍大的建物去化明顯緩慢,雖然近一年房市疲弱,但近五年累計漲幅仍可觀,一般民眾購屋壓力仍沉重,能購買的建物面積明顯縮水。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市房價M型化!預售屋全登百萬俱樂部 這2區老屋可見5字頭2025/11/13發佈
台北市預售屋單價普遍進入「百萬俱樂部」,反觀屋齡30年以上中古屋的價格極具吸引力。廖瑞祥攝

房價居高不下,預售建案價格也屢創新高,促使購屋族轉向中古市場。房仲業者彙整實價登錄資料,北市近一年各屋齡產品的價格差異明顯,預售屋單價普遍進入「百萬俱樂部」,預算有限的購屋族得另尋出路。相較之下,屋齡30年以上中古屋的價格極具吸引力,其中文山區和北投區的平均單價可見5字頭的親民價位,在新案供給有限且價格高昂的情況下,地段佳、坪效高且價格實惠的中古屋,反倒成為剛需族群和首購族的熱門首選。



北市核心蛋黃區素地稀缺、剛需力度強勁,而新案多為高價住宅,開價基期高,也屢屢突破天花板價,觀察近一年台北市預售平均單價,大安區以每坪171.5萬元居冠,松山、信義等核心區域也皆超過150萬元,全市中僅有萬華區預售屋近一年平均單價落在98.6萬元,尚在百萬內。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萬華區發展較早,素地稀少、住宅密度高,加上街道與巷弄規劃較不完整,使得新案不僅開發量有限,多以中小坪數自住產品為主,整體房價水位相對較低,建商也多採用貼近市場行情的開價策略,吸引首購、剛需族群進場,讓萬華成為北市唯一仍可「百萬內入手預售屋」的行政區。



除了預售屋外,屋齡10年以內新成屋價格雖低於預售屋,也普遍逼近百萬,大安區每坪144.2萬元居首,信義、松山、中正區緊追在後,整體價格水準已與預售市場差距縮小,目前全市10年以下新成屋僅剩內湖區、北投、萬華區以及文山區等四區仍維持在百萬以下水位。



陳金萍表示,這些區域多屬外圍生活圈或是早期開發區域,取得土地成本與價格基期相對低,住宅產品也多以中小坪數住宅與自住型買盤為主,也因此價格相對親民。其中,內湖、北投受惠於產業聚落與交通便利,吸引剛需族群,而文山則兼具生活品質與自然環境;萬華區則因開發早、地價基期低,開價策略較貼近市場,成為北市最具價格競爭力的區域。


房仲業者比較北市12行政區不同屋齡的住宅平均單價,除了萬華區外,預售屋單價全數破百萬元,而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仍找得到5字頭。永慶房屋提供

若進一步觀察中古市場,北市屋齡10至30年住宅每坪價格多介於60至100萬元之間,而屋齡30年以上住宅更是價格親民,其中文山區平均單價僅53.3萬元、北投區54.0萬元、萬華區56.1萬元,為全市最實惠的三區。



陳金萍指出,屋齡越高價格越具吸引力,不僅入手門檻相對較低,且多位於成熟生活圈,生活機能完善,同時近年都更危老盛行,老屋具備翻新潛力,更有長期增值機會。此外,若以相同預算比較,購買中古屋坪效表現上往往更佳,可取得更大的使用空間,例如北投區預售屋單價109.2萬元,而30年以上中古屋僅54萬元,等同可買到近兩倍坪數。



整體而言,預售屋擁有設計新穎、住宅結構品質較好等優點,但價格門檻較高,且交屋時間不定,而成屋、中古屋則因明顯的價格與坪效優勢脫穎而出,而不同的屋齡也有不同的價格選擇,陳金萍建議,購屋族可依預算與自身需求進行評估,掌握區域價差,尋找理想住宅。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避土建融受限!建商轉攻都更危老 專家:地主簽約必看「三大保障」2025/11/13發佈
專家提醒這波危老、都更熱潮看似機會浮現,若缺乏專業判斷與談判策略,可能在整合過程中喪失主導權。陳品佑攝

國內房市景氣進入盤整期,在政策管控日趨嚴格,建商為了降低土建融受限風險,積極轉向不受《銀行法》第72-2條限制的都更與危老案,不僅可減少銀行融資受限,同時迎合政府推動都更、耐震住宅的方向。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提醒,對地主而言,這波危老、都更熱潮看似機會浮現,若缺乏專業判斷與談判策略,可能在整合過程中喪失主導權,甚或影響未來居住品質與房屋安全,面對建商來談條件時,先別急著簽約,有三大保障最好先確認。



陳傑鳴表示,首先,地主最需注意「整合條件與分回比例」的公平性。由於危老都更案往往涉及多戶談合、設計規劃、融資成本及公共設施比例,地主應詳細了解建商提出的重建規模、分回坪數計算方式、停車位分配,以及工程期間的安置補償與時程規劃,如果本身不熟悉或建商給的條件模糊,最好聘請專家、建築顧問或都市更新律師協助審閱合約,確保權益不被犧牲在「看似誘人的重建方案」之下。



其次,「建築品質與耐震設計」將是未來都更、危老案的關鍵價值所在。近年地震頻繁,消費者對結構安全與耐震性能的要求大幅提升,地主在選擇合作建商時,除了評估品牌與財務實力,更應主動了解與要求建築結構設計採用的耐震技術及材料。



陳傑鳴指出,目前市場上已有引進日本高市佔率的「卸震技術」,可用最省成本的方式,讓建築耐震性能達到0.4G(核電廠等級),不僅在地震時保護居住安全,也成為建案後續銷售的重要行銷亮點,地主若能在協商階段提出「提升耐震等級」的需求,將能同時兼顧自身安全與房屋未來價值。



陳傑鳴說,最後,地主應留心「建商財務透明與履約保障」。部分中小型建商在資金壓力下,可能出現融資困難或施工延宕問題,要選擇具備完整履約保證機制的合作對象,並要求簽訂明確的工程進度與交屋保證條款。此外,透過專業代管帳戶或信託制度,確保資金用途透明,也能避免因建商經營不善而導致重建中途受阻。



陳傑鳴強調,進入「大地震時代」,危老都更不僅是房屋更新的機會,更是提升整體居住安全與社區價值的契機,若地主以長遠眼光審視重建方案、善用政策補助與搭配耐震新技術,可讓原本老舊建物,升級為兼具安全、舒適與市場競爭力的新世代住宅,未來市場回溫時,此類具備高耐震與品牌建商背書的住宅,將更具保值與增值空間。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普發1萬夠繳房貸 六都這區有人房貸月繳不到1萬2025/11/13發佈

普發現金1萬元來了,首波11月12日就可入帳,不少民眾關心這筆「全民紅包」該怎麼花最實在,除了補貼生活開銷,房價高漲時代,1萬元夠抵付1個月房貸嗎?六都這幾區還有機會。



如以貸款30年期、9月5大銀行新承做放款利率2.294%,本息攤還換算,貸款8成來計算,月付房貸預算控制1萬元以內的物件,購屋總價約落在300萬元左右。根據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六都今年上半年成交總價300萬元內交易,除了台北市幾乎掛零,其他縣市分別由新北萬里區、桃園中壢區、台中西屯區、台南中西區及高雄三民區,榮登交易最熱區,成為最有機會以1萬元繳清1個月房貸,還免貼錢的代表區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台北市房價高,總價300萬元以內物件幾乎絕跡,新北市主要行政區內超低總價物件比例也極低,促使小資族購屋版圖外移,轉往淡水、萬里、三芝等蛋殼區靠攏,但部分物件屋齡較高、面積20坪內的公寓老宅為主。反觀雙北以外地區,如桃園及中南部城市,房價基期不比北部高,在市區仍有機會入手負擔得起的超低總價迷你宅,也成為追求低門檻購屋族的主戰場。

 







張旭嵐表示,近年受限貸令及新青安效應,市場交易焦點持續往「低總價、小坪數、蛋白區」集中,然而以1萬元頂多抵繳1個月房貸,雖非實質購屋助力,但對不少小資族、租屋族來說,已能暫時減緩生活負擔。



觀察各都300萬元內交易以高雄筆數最多,不過也僅500多筆,其中,高雄鹽埕區平均總價落在175萬元,換算月繳房貸約5,383元,1萬元拿來繳,還剩4600可花用。新北萬里區平均總價帶更低,僅159萬元,換算月繳房貸4883元,繳完還能留一半。



台灣房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目前都會區300萬元以內交易物件,約有7成以上為屋齡30~40年以上的小宅套房產品,坪數小於10坪的物件,也不見得是自住族的首選。以高雄鹽埕區來說,屬於早期開發的舊城區,區內老套房物件多,尤其以府北路一帶有不少40年小套房,近年路段部分住宅外觀經政府粉刷整新,優化街區市容,價格親民兼具生活機能,最低甚至百萬元左右就能入手,不過由於坪數小、銀行貸款成數相對低,頭期款比重高,主要還是置產族資產配置策略的選項之一。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35最後頁
共14024筆/共1403頁
聯絡資訊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文自路478號
電話:07-3450833
07-3450833客服電話
傳真:07-3450866
網站QR Code
http://www.0976508425.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328,801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高雄法拍代標,高雄市法拍代標,高雄法院法拍代標-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