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法拍代標,高雄市法拍代標,高雄法院法拍代標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高雄法拍代標,高雄市法拍代標,高雄法院法拍代標.提供高雄地方法院物件.找高雄法拍資訊公告-法院房屋公告法拍-代標點交-拍賣房屋土地(透天、別墅、店面、公寓、套房、大樓、廠房、廠辦).想買高雄市的法拍公告拍賣,請指定高雄法拍仲介推薦代標公司-www.0976508425.tw-時代不動產.

第1頁911最後頁
共13822筆/共1383頁
買氣差 上半年全台僅14個預售案交易逾百件 較去年同期減少9成2025/09/25發佈

從去年 9 月 19 日台灣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投資買盤大幅減少,加上銀行房貸緊縮持續下,市場氛圍轉趨保守觀望,民眾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已改變,預售屋買氣也迅速降溫,而今年上半年延續去年下半年低迷的市況,與去年上半年相比,預售屋交易量縮幅度超過 7 成。



此外,永慶房產集團統計 2025 上半年全台預售屋的交易價量,發現全台只剩 14 個建案交易量體破百件,相較去年同期的高達 146 個建案,減幅逾 9 成,顯示今年上半年預售市場相當低迷。



數據顯示,從近四年上半年的預售成交資料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台僅成交 20,536 件,較 2022 和 2023 的上半年交易件數腰斬之外,若和去年同期相比,更是量縮達 73.5%,交易量衰退幅度顯著。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台房市仍受房貸緊縮及第七波信用管制的衝擊,交易量較去年下滑不少,而預售屋買氣更是大受打擊,交易量也迅速下修。今年上半年全台僅剩 14 個建案交易量達百件以上,相比去年同期的 146 個,減幅達 90.4%,若較 2022 和 2023 上半年的個數,減幅也達 77%,顯示今年上半年預售市場量縮明顯,為近四年 H1 最慘的預售市況。



雖然今年預售屋交易量縮明顯,但中和區的「大同新紀元」表現仍十分亮眼,今年來短短 6 個月間共成交 591 件,相當於平均每月成交近百件,居全台之首。



陳金萍分析,「大同新紀元」位於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中和區,具有稀缺的大坪數基地,且是捷運萬大線 LG07 站的聯開案,未來待萬大線通車後,交通機能將進一步提升。而且,該建案鄰近錦和公園、COSTCO 等,生活機能也成熟,加上遠東世紀廣場、台灣科技廣場等科技重點發展聚落成形,有望再提升區域發展,因此也吸引許多購屋族群的目光。



陳金萍補充,相較於中古屋市場,購買預售屋的買方對資金調度與市場前景更為敏感,一旦政策收緊或貸款難度提升,成交量立刻反映降溫。因此,當前市場大幅量縮的狀況下,僅有具備地段、品牌或產品規劃優勢的建案能維持較穩定的銷售動能,明顯呈現個案表現。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經院看房市 選擇性信用管制未鬆綁 短期持續「量縮價緩跌」2025/09/25發佈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5) 日公布 8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 97.41 點,月增 2.66 點,台經院認為,因台灣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並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料短期內房市交易結構,將持續呈現「量縮價緩跌」的格局。



營造業方面,台經院說明,過往工期有遞延的建案,陸續進入驗收交屋階段,相關工程加速推進支撐其銷售額成長,使 8 月整體營造業景氣呈現持平。



展望未來,由於 2026 年我國公共建設預算較今年增加 16.1%,有利於營造業在公部門業務領域維持成長,加上國內半導體和 AI 相關業者的廠房與機器設備投資大幅成長,未來半年整體營造業景氣以成長視之。



不動產業方面,因適逢暑假出遊旺季,房市交易相對清淡,且銀行房貸緊縮持續,使來自於新屋交屋潮挹注減少。。



展望未來半年,台經院說明,即便 9 月初行政院拍板,將新青安排除於銀行法 72-2 條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外,加以後續央行針對「先買後賣」的換屋族群,切結 1 年的售屋期限延長至 18 個月,但因央行理監事會議並未再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銀行端對房貸業務仍顯謹慎,且對等關稅的影響正要慢慢浮現,加上新增供給不斷增加,短期內房市交易結構持續呈「量縮價緩跌」的局面。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凶宅議題退居次位?高房價下「買房比鬼兇」成新共識2025/09/25發佈
房市示意圖

談到購屋,凶宅往往是讓人心生忌諱的話題。然而,近日一名網友在PTT發文指出,隨著房價節節高升,許多人已經不再過度在意房屋是否曾發生過命案或意外事故,甚至有人認為「反而明顯價差的凶宅還可能被搶購一空」。這篇另類言論意外在社群引發熱議,並獲得不少認同。



原PO在貼文中提到,房仲雖然有法律義務告知買家房屋是否為凶宅,但在實務操作上卻困難重重。查證渠道幾乎完全依賴人際「打聽」,若遇上隱匿的賣家或不合作的鄰居,房仲既難以掌握真實資訊,也可能承擔賠償責任。對許多房仲而言,缺乏公開查核平台,讓凶宅資訊透明化成為難題。



然而,原PO看完文章後有感而發,他認為,房價高漲已讓民眾「不得不現實」:



與其挑三揀四擔心凶宅,不如先買到房子。「現在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凶宅,因為房價太高,買房真的太難了」,他在貼文中寫道。「如果真有明顯價差的凶宅,反而可能成為熱門選項。」



貼文下方湧入大量回應,不少網友以幽默方式認同原PO觀點。



「現在是房子價格比鬼兇,要不要重新定義凶宅」、「人比鬼兇,沒房住才真的遇到鬼」、「窮比鬼可怕」,留言充滿市井式調侃,也反映出高房價下的現實壓力。甚至有人分享自身經驗,表示之前住的大樓曾發生過有人跳中庭的意外,但社區管理迅速處理,八成住戶甚至毫不知情,房價不僅未跌,反而持續創高,顯示現實中「凶宅恐懼」並未明顯影響交易。




房市示意圖

當住宅供需高度緊張、房價持續攀升,民眾的購屋決策會更多考慮價格、地段、生活便利性,而非傳統上的凶宅忌諱。「凶宅仍然具備心理影響,但經濟壓力往往勝過心理忌諱」,一位房產分析師說。對買家而言,理解市場現實、做好風險評估與心理準備,比單純避開凶宅更為重要。



總體而言,高房價已讓凶宅議題逐漸退居次位,「價格比鬼兇」成為不少購屋族的新共識。



隨著社會觀念逐步現實化,買房決策更多仰賴經濟理性與市場行情,而非過往心理忌諱。凶宅仍存在,但在現實房市中,購屋者真正面對的,往往是房價本身帶來的「恐怖」壓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北辦公市場三連霸 交易量再破200億元 傳產買盤火力不輸科技業2025/09/25發佈

儘管今(2025)年整體經濟環境受到產業景氣波動及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影響,台北市辦公室交易市場仍展現強勁韌性。截至9月20日,台北市辦公市場法人交易額已達215億元,連續第三年站穩200億元大關,顯示在產業剛性需求支撐下,辦公市場依舊維持高溫買氣。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近3年內,上市櫃法人在台北市共砸下708億元購置辦公室與廠辦產品,背後買盤結構也出現多元化趨勢。除了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業持續加碼,傳統產業憑藉穩健資金實力,同樣成為不可忽視的購屋主力。



科技業總計投資238億元布局台北辦公空間,知名案例如崇越科技於2023年,斥資54億元買下內科洲子街整棟大樓;台達電去年則以48億元,購入內科利豐與瑞光大樓;祥碩科技今年也投入19億元,取得全球新創科技中心部分樓層。這些交易顯示科技業持續擴編,對總部及研發空間的需求明確。



傳統產業買盤也不容小覷。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林三智指出,傳產企業長期營運穩健、現金流充足,在當前高通膨與市場波動情境下,對資產配置與資產活化需求明顯升溫,帶動168億元進入辦公市場。案例包括金地遠實業,2023年斥資72億元買下新光中山大樓部分樓層;統一超商今年則透過信義全球資產公司,以43億元整棟買下『內科V PARK』。


圖片業者提供

從區域來看,內湖科技園區成為台北辦公市場交易最熱點,近3年累計交易金額高達290億元。林三智分析,內科除擁有成熟產業聚落外,相較市中心辦公樓單價更具吸引力;加上多數建物屋齡新、裝修負擔低,成為企業購置辦公空間的首選。成交案件中,千坪以上或整棟產品佔比高達48%,顯示企業總部型買盤的需求明確。



此外,台北市核心商圈也仍是辦公市場焦點。林三智表示,市中心商辦具備地段、指標性與後續改建潛力等優勢,依舊吸引買方目光。不過,因指標大樓單價推升至每坪百萬元水準,已超出部分買方預期,導致成交時程拉長,影響交易熱度。



儘管成交速度放緩,但台北辦公市場整體表現穩健,自用型買盤撐起市場基本面。隨著產業結構轉型與企業空間策略持續演進,辦公產品具備中長期投資與置產價值,預料市場熱度在合理價格調整下,將延續動能。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高雄透天該買哪裡?」鳳山55年老屋VS林園新成屋 內行曝:選錯恐難脫手2025/09/25發佈
房市示意圖

年輕世代買房不易,如何在自住與未來轉手間取得平衡,更是購屋前必須面對的課題。一位接近30歲的網友,近日在論壇上分享自己的購屋困惑。他計劃透過新青安貸款入手高雄透天,因工作需求只考慮透天產品,但心中一直在「鳳山火車站附近的55年老透天」與「林園的新建案成屋透天」兩者之間猶豫不決。



這位網友坦言,自己並不是打算住一輩子,可能在5到10年後會出售,重點在於未來的流動性與保值性。



鳳山的透天,雖然屋齡高達55年,但經投資客打掉內裝後重新翻新,外觀看起來煥然一新,再加上鳳山的生活機能完整、交通便利,讓他覺得很有吸引力。不過,他也擔心,等到自己要出售時,屋齡勢必已經超過60年,這樣的高齡老屋是否會影響脫手難度,讓他心裡存有疑慮。



另一方面,林園的新透天成屋,則以嶄新的建築狀態和現代格局吸引他。



對於喜歡住新屋的買方來說,確實更容易接受。不過,他也注意到,林園當地的空氣品質問題經常被外界詬病。雖然他實際走訪後覺得「空氣還好」,但視覺上煙囪林立的環境,仍可能成為未來其他買方的考量。此外,他觀察到林園區域正持續推出大量新透天案,擔心未來供過於求,導致房價不易維持甚至影響轉手價格。



房市專家指出,鳳山作為高雄傳統熱區,交通節點與商業活動密集,區域價值長期受到支撐,即便是屋齡較高的透天產品,若地段佳、生活機能便利,仍具備市場需求。不過,買方在購買高齡透天時,需要特別留意結構安全、管線老舊問題,以及未來銀行鑑價與貸款條件可能受到的限制。



至於林園,隨著重大建設與產業發展,人口確實持續移入,吸引不少建商推案。



然而,區域的空氣與環境疑慮,可能在轉手時成為談判籌碼,讓未來賣價承壓。換言之,新屋帶來的舒適度與使用年限優勢,必須與區域發展與市場供需搭配考量。



整體來看,兩個選項各有優劣。



鳳山老透天雖屋齡偏高,但憑藉地段與機能,具備相對穩定的保值性;林園新成屋則符合年輕買家的居住偏好,卻要承擔區域供給增加與環境疑慮的風險。對於這位網友來說,最終抉擇將取決於他對「居住舒適度」與「未來轉手性」的優先排序。



在房價高漲、政策管制嚴格的時代,每一次購屋決定都不僅僅是自住,更關乎資產規劃。



正如這位年輕買家的掙扎,購屋不只是「喜歡哪一間」的問題,更是「未來能否順利承接與脫手」的現實考驗。


房市示意圖

專家提醒,若買家打算5至10年內轉手,應將「地段」與「市場需求」列為首要考量。



鳳山因交通與生活機能佳,市場接受度高;林園則要評估供給量與產業發展趨勢。若重視未來脫手與資產保值,鳳山的安全性較高;若重視居住舒適度與新屋格局,林園仍是不錯的選擇。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雙車位自用可同享2‰地價稅自住優惠 省4倍稅金2025/09/20發佈
買房買雙車位自用可同享2‰地價稅自住優惠,新竹市稅務局提醒9/22前申請,當年即可省4倍稅金。(記者洪美秀攝)

家裡有2台車及購買雙車位的民眾注意了!新竹市稅務局提醒,房屋座落土地若已享有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後續再增購同棟大樓停車位,只要符合自用住宅條件,地價稅仍可申請按優惠稅率2‰課徵,與一般用地稅率10‰相比,至少可節省4倍稅金。



稅務局說明,納稅義務人持有的大樓房屋,若已按自用住宅稅率課徵地價稅及房屋稅,日後再購買同一棟大樓(同建築執照或使用執照)的停車位,只要該停車位為自用,沒有出租或營業情形,同樣能申請適用自用住宅稅率。特別的是地下停車位,還可申請免徵房屋稅,但如果新購停車位非屬主建物基地或有出租、營業情形,就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稅率。



稅務局舉例,張先生幾年前買了一間大樓房屋,已申請地價稅及房屋稅自用稅率課徵,因通勤需要,添購第二台車,又向鄰居購買1個停車位,因新購停車位與原有房屋屬同一建築執照,可比照住家申請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張先生也趕在9月22日前提出申請,今年地價稅就能享有2‰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且因停車位位於地下室,房屋稅也可申請免徵。



稅務局提醒,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2‰,而一般用地稅率為10‰至55‰,相差至少4倍,土地所有權人欲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應於9月22日以前向稅務局提出申請,當年度才可適用,逾期申請者,自申請之次年開始適用。可撥 03-522-5161轉422-437。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台灣何時才能降息?楊金龍改口「降息條件」,不只通膨還要考慮這些因素2025/09/20發佈

​美國聯準會(Fed)重啟降息,台灣中央銀行卻未跟進,這讓外界好奇,台灣要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調整貨幣政策?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未來仍將以經濟數據為依據,並對先前表態「通膨率低於1.5%才有降息空間」的說法有所調整。



楊金龍今(18)日在記者會上說明本次決議按兵不動的原因,主要是目前通膨仍然控制在2%以下,明年還會更低,「大家都覺得今年經濟表現有點surprise,出口、投資非常好,明年也將溫和成長」,央行理事會認為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將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記者詢問,楊金龍先前曾經說過,通膨率1.5%以下才會考慮降息,但根據央行最新預測,明年通膨率為1.66%,如此一來,是否還有調整貨幣政策的空間?



楊金龍表示,這是以當時的經濟情勢而言,但金融市場變化很快,尤其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導致全球政經局勢變得更難預測,「1.66%和1.5%是差到哪裡?也許應該修飾一下,不然太過僵硬了,我們還是Data Dependent,看看國際情勢再來決定如何因應。」



那麼,除此之外還要觀察哪些指標?楊金龍說,今年的經濟情勢很特別,如果明年電子、資通訊產業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出口表現沒有那麼強,傳產就更不用說了,可能還要面臨中國產能過剩的惡性競爭,「兩大支柱都倒下了,貨幣政策就必須要做出因應。」



楊金龍直言,在這種M型化的產業結構,對於貨幣政策的制定是種挑戰,這個問題也不只台灣獨有,而是全球皆然;尤其台灣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更容易受到國際情勢影響,只有全球經濟好,台灣才會跟著好。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仲業看法 房市低檔徘徊 難見大幅回升2025/09/20發佈

央行理監事會議做出政策利率不調整、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未鬆綁的決定。房仲業者指出,面對房貸荒的民怨,央行以不變應萬變,反應的是房價幅度的修正有限,政府對打房見到效果、並慎防炒房風再起的態度明確,房市景氣持續低檔、難見大幅回升。



業者認為觀察時間應拉長,年底銀行自主實施屆滿一年時,到時央行政策方向,將會更清楚。



房貸荒讓金管會鬆綁銀行法的放款天條,對於新青安開綠燈,引發外界預期央行應會跟進放鬆房市管制的聯想,但18日央行理監事會議按兵不動,讓房地產界的期望落空。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房市還是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貸款仍相對困難,但首購政策相對支持,自用當道格局不變。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去年919以來,管制成效顯現,全台成屋交易量減少3成,預售屋單月交易更只剩去年高峰期的2成。預期成屋市場因信用資源的分流,對於首購族群有利,中高總價產品仍陷苦戰,產品價量走勢分化趨勢會更明顯;預售市場建商、代銷要有長期抗戰的準欸,更要慎防洗牌過程中資金斷練所產生的系統性效應。



土地方面,除了企業自用外,任何投資需求都回歸到基本面及籌碼面,沒有泡沫價格存在的空間;商用不動產市場動能由自用需求推升,產業、區域、價格條件成為決策關鍵,已非全面綠燈、雞犬升天。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央行面對關稅後座力,手上必須有更多籌碼因應,房地產業者的殷殷期盼,央行或認為自用購屋族能否申請得到貸款,應由金管會與銀行第一線執行,相較於整體市場,「Lesson(教訓)」還不夠深刻,應還有修正空間。不過,有了換屋族放寬至18個月的前例,日後也可能在非理監事會期間,針對特別族群的管制進行放寬。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預售屋解約潮、爛尾樓越來越多,都是央行政策害的?這些數據揭露真相2025/09/20發佈

為了抑制房市投機熱潮,中央銀行近年陸續出手迫使降溫,雖具成效卻也引發民怨,外界將預售屋解約潮、爛尾樓事件歸咎於不動產貸款規範,央行則是對此喊冤,指稱相關論點並非事實,並有誤導大眾之虞。



銀行資金能量 足以支應下半年預售屋房貸需求



針對預售屋房貸資金需求、預售屋解約潮及購屋者貸款不足這些問題,央行說明,若以實價登錄預售屋成交建案推估,預計於今年完工交屋者約13.5萬宅,其中下半年完工者約6.9萬宅;假設上半年完工者都已完成分戶貸款作業,而且下半年完工的分戶購屋貸款(推估總成交金額約6789億元)平均貸款成數為7成,貸款需求約為4752億元。



根據央行調查,15家本國銀行預計可承作4757億元,加上其他銀行、基層金融機構及壽險公司都能承作房貸,全體金融機構的資金動能,足以支應下半年預售屋分戶貸款資金的需求。



央行表示,去年8月促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相關控管目標都是各銀行依其資產規模、營運特性不同而自行訂定。對於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致未達不動產貸款自訂控管目標者,自今年第2季起,央行已經提供銀行自主彈性調整空間,第3季、第4季仍將依前述原則辦理。



至於銀行核予預售屋房貸的實際貸款成數、利率等條件,並非依照購屋者與「建商」簽訂購屋契約時,建商或代銷人員所宣稱的貸款條件,因此當貸款條件不如購屋者預期,自然會面臨貸款不足的問題。



預售屋解約潮席捲全台?



央行引用內政部統計指出,2021年7月(預售屋實價登錄上路)至今年6月間,預售屋簽約買賣解約案件為4418件,僅占預售屋買賣簽約40萬件的1.1%,並無「解約潮席捲全台」情形。



進一步觀察相關數據,解約案買受人購買2戶以上預售屋者占解約人數的38%,購買1戶預售屋者名下已有其他房屋占解約人數的28%,合計多屋者占比66%,顯示解約者多非屬自住需求者。



另以今年預售屋解約案件契約存續期間來看,簽約未滿1年解約者占解約案件的44%,該類案件的買方是在房市交易熱絡期間購入,可能考量未來房價下行風險升高,以及交屋時貸款條件不如預期,而且受制於《平均地權條例》新制,預售屋簽約案件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只能以解約提前退場。



房地產消費糾紛 主要和施工爭議有關



央行強調,預售屋解約原因眾多,包含買受人換戶、增購車位需要而先解除舊契約再重訂新契約,以及工作地點變更、個人資金不足等,並非全因交屋貸款不足因素所致。​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以來,隨著住宅預售建案增加,與建商有關的房地產消費糾紛件數,增至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季352件,但主要原因是以施工相關爭議為主,其次為違反定型化契約規定,資金糾紛占比有限,其中因為貸款不足問題更只占小部分。




 

與建商簽定的預售屋買賣契約 央行管不到​



央行說明,購屋者與「建商」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以及購屋者與「銀行」簽訂之的購屋貸款契約,本屬兩種不同契約。因此,預售屋買賣契約所列貸款條件如何,非屬央行信用管制規範的範圍,也無溯及既往的問題。



倘若消費者誤信建商或代銷人員於預售屋銷售簽約時提出的貸款條件,導致交屋後向銀行申貸時,實際取得的貸款條件與原本預期有所落差,可以透過內政部所規範的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解決。



依據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貸款約定」條款,不可歸責於雙方致貸款不足差額在30%以內者,買方得分期清償;差額超過30%者,買賣雙方也可解除契約,而且賣方不得收取違約金。



去年11月,內政部通函地方政府釋明,經政府變更金融業者對不動產買賣的授信條件,導致貸款不足,屬於「不可歸責於雙方」因素。舉例而言,購買預售屋的時候還非屬高價住宅,但交屋貸款時受到央行購置高價住宅貸款規定限貸成數,導致貸款不足,司法已有判例屬於「不可歸責於雙方」因素。



央行:爛尾樓屬於零星個案 並未擴散影響整體房市



關於爛尾樓爭議,央行說明,少數財務體質脆弱的中小型建商,由於過度操作槓桿,房屋銷售不佳、營建成本上升或銀行授信緊縮等情況,可能發生資金鏈中斷致無法完工情形。截至目前為止,發生的爛尾樓案件都屬零星個案,並未擴散影響整體房市及金融穩定。



央行表示,今年7月底本國銀行建築貸款逾放比率0.09%,顯示國銀對建商授信風險可控,不致發生系統性風險;對於建商申辦購地貸款,無法於18個月限期內動工者,央行已經訂有協處機制。



央行建議強化建商管理機制​



「因應建商高度操作財務槓桿問題,似宜強化建商管理機制。」央行說明,我國仍未建立建商管理機制,如果建商非屬上市櫃公司,也不需要揭露財報,財務資訊有欠透明,購屋者難以確實了解建商的負債、現金流等財務資訊。



此外,建商或代銷業者常以低首付、工程零付款等話術促銷預售屋,容易讓民眾低估購買預售屋所涉風險,近期爆發的爭議多是因為買方誤信建商或代銷人員說詞,實際貸款條件不如預期所致。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貸利率降到零 6都會區民眾仍無力負擔2025/09/20發佈

聯準會17日宣布降息,隔天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經濟學者並不認為房貸利率將隨之走低,更重要的是,即使房貸利率降到零,某些城市房屋價格還是高到民眾無力負擔。



哈佛大學住屋研究聯合中心(Harvard 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主任賀柏特(Chris Herbert)說,民眾買不起房子的狀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他指出,即使房貸利率稍微下降,但以目前的房價來看,絕大多數租屋族還是買不起房子。



房地產資訊網站Zillow統計顯示,聖荷西地區房價中位數約160萬元,波士頓房價中位數73萬7436元,華府特區房價中位數58萬7158元。



根據哈佛研究,現在一般消費者年薪大概要有12萬6700元,才能在美國買得起中位數價格的房子,相較之下,2021年時買得起中位數價格的年薪為7萬9300元。是否負擔得起的定義是有能力拿出20%頭期款(或稱首付款),每月房貸支出不超過收入的30%。



賀柏特說,就在不久之前,房子貴到買不起的狀況大多集中在少數城市,全國絕大多數地區依然可以實現擁有自己房子的願望,但現在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根據Zillow數據分析全國人口最多的50個都會區房子是否讓消費者負擔得起,以目前6.35%房貸利率來看,有11個城市的民眾如果在當地屬於收入排行中位數便有機會實現買房計畫。舉例來說,匹茲堡房價中位數為22萬9722元,對於收入中位數7萬7050元來說是可以負擔的,即使房貸利率升高到8.91%,還是在負擔範圍之內。



根據Zillow數據,房貸利率必須降到5%,維吉尼亞海灘(Virginia Beach)、夏洛特(Charlotte)、費城、華府民眾才能買得起房子,波士頓、西雅圖則要房貸利率為1%才讓民眾買得起。紐約、邁阿密、洛杉磯、聖地牙哥、舊金山、聖荷西即使利率為零,房價昂貴依然讓民眾無力負擔。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911最後頁
共13822筆/共1383頁
聯絡資訊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文自路478號
電話:07-3450833
07-3450833客服電話
傳真:07-3450866
網站QR Code
http://www.0976508425.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313,881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高雄法拍代標,高雄市法拍代標,高雄法院法拍代標-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